對比普通的汽車天窗,全景天窗的面積更大,涵蓋三分之二的車頂,而且一般都配在豪華車型上。有些車的全景天窗采用一個自感應的技術,會根據外部光線自動調節玻璃顏色的深淺。全景天窗一般分為兩部分,有的只有前部可以像普通天窗一樣打開,后部不能打開,有的兩部分都可以獨立開合。車內的人只可以透過它來感受車外的陽光和風景。
生存狀態
前幾年,全景天窗在國外的高端車上都是一種奢華的配置,甚至包括保時捷、邁巴赫等國際頂級汽車品牌,也把全景天窗作為自己高端身份的象征。但最近兩年國外一些經濟型轎車已經開始配備全景天窗了,而國產品牌汽車也跟進,玩起了這個概念。雖然目前在國內擁有全景天窗的車型并不多見,但卻很受消費者關注,尤其是一些高檔車型,如雷克薩斯ES系列、保時捷卡宴、奧迪Q7等,其配備全景天窗的車型銷量不俗。
市場分析
在國內市場上,對于全景天窗的的界定并沒有什么嚴格的規定,但對此配置的消費需求者卻在逐漸增多,汽車天窗的歷史追溯起來有百年之久,經過一個世紀的考驗它并沒有被淘汰,就說明汽車天窗還是有存在道理的。但就汽車本身而言,少了天窗似乎又沒有什么大礙,那么全景天窗的出現,可以說是除了功能性外,更多是在視覺和和空間感上的貢獻。而購買全景天窗的消費者,大部分應該都是抱著享受和嘗鮮的心態,對于全景天窗的功能倒沒有考慮太多,相信隨著更多帶全景天窗的車型的出現,消費者會認真關注這項配置相比普通車頂到底有何優缺點。在不缺陽光的中國,特別是南方地區,顯然全景天窗車型是弊大于利。
敞篷車可分為CONVERTIBLE和CABIOLER兩種。CONVERTIBLE是可變換車篷頂的小轎車,敞篷式車身,側圍框架為固定式,剛性結構或活動棚架,車頂為篷布或金屬硬頂,可折疊或移動,通常為1-2排的4座,2個或4個側門。這種車型結合雙座轎車和雙門轎車的特色,是硬頂車型的衍生車種。
CABIOLER則將B柱保留下來成門形,車頂為篷布或金屬硬頂,可折疊或移動,有1-2排2-4座位,2個或4個側門。它與CONVERTIBLE的不同之處在于為全敞篷型式。現在的市場上還偶爾會見到那些無篷的敞篷車,這些車從誕生起就不準備有篷,主要是那些小型賽事或者經典跑車的復制款或者歐美小廠的限量級作品。
敞篷形式又分為軟頂敞篷和硬頂敞篷,早期的一些軟頂敞篷車都是手動的,外置式的;現在的大部分都是自動的,內置式的。相比軟頂敞篷則要“年輕”得許多,真正的量產硬頂敞篷車始于1996年的奔馳的上一代SLK(R170),經歷了十年的演變,現在也算是“百花齊放”,硬頂跑車的陣營正在引導著目前敞篷車的流行趨勢。
生存狀態
當道瓊斯工業指數全線上揚,當美元兌歐元匯率屢創新高,當油價還停留在每升2美元階段時,敞篷汽車的銷量令人震驚。2004-2005年間,美國汽車市場緩慢回升,而敞篷汽車則是迅速升起的市場明星。2006年油價開始上漲,汽車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敞篷車的注冊率仍然增長了0.9%。但從2007年開始,隨著美國經濟下滑,敞篷車也遭遇嚴冬,銷量降幅高達8.9%。而在中國市場,除了幾個豪華品牌的進口車有敞篷車型外,國產車只有去年上汽名爵推出的MGTF,品種的稀缺和高高在上的價格,讓敞篷車在中國市場成為“珍稀動物”。
市場分析
從需求的持續性來看,敞篷車是所有車型中最變化莫測的細分市場,即便在歐美發達國家,敞篷汽車也是奢侈揮霍的選擇,絕非簡單的代步工具。因此,一方面,敞篷車的流行受國民富裕程度的影響,購買敞篷車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實際需要,而是因為心理需求。當消費者迫于現實因素,忍痛割舍享受性物品時,敞篷車就充當了炮灰。而且大部分敞篷車,尤其是暢銷的敞篷車都來自高檔品牌,這也限制了敞篷車的受眾范圍。在中國,有更多因素在限制敞篷車的發展,第一,絕大部分敞篷車是進口車,而且售價高;第二,心理需求是一回事,實際的使用環境是另一回事,出于對空氣質量、車內財產安全的顧慮,敞篷車的“敞篷”功能被使用上的幾率有多大,這是很多想開敞篷車而又下不了決心購買的原因;第三,國內汽車消費文化,還是相對保守的,內斂、藏富等心理,讓敞篷車即使在很多富人眼里也是一個“激進派”。
|